過往電影節網頁及片單
第七屆: http://www.smrc8a.org/v1/smff2009/main.htm
第六屆: http://www.smrc8a.org/v1/smff/
第五屆: http://smff.wordpress.com/
第四屆: http://www.smrc8a.org/v1/smff2006/
第三屆: http://www.smrc8a.org/v1/smff2005/top.htm
第二屆: 網頁修復中
smff2010:艾曉明紀錄片回顧與前瞻-後閉幕,延續場(請廣傳)
艾曉明系列在2010的社運電影節剛重溫完艾曉明6年時間內的十多個紀錄片,目的希望身處香港的我們可以正視內地維權人士目前有的各種限制, 同時看到一點一點的人群正在努力的各種之餘,更可以通過艾曉明對基層人們深切關注與極力陳現的視角中,對內地民間的肌理感受更多。
隨著艾老師在零八年開始深入川震調查工作當中,現下艾老師,就推出川震紀錄片四、五的時候,電影節也很希望可以繼續她窮追不捨的精神,繼續將 政府想要我們都一一忘記或忽略或不明所以的事情,以及當中所有的生命與細節,都可以放回公民視線之內,通過影像讓我們看見彼此、互相激勵、分 享與聚合,成就更多體制、生命與心靈改變的可能性。
《忘川》--艾曉明川震紀念/錄片系列之四 忘川,是陰陽兩界之河,亡靈投胎轉世,在這里把前塵往事盡數遺忘。
譚作人被捕之后,5•12周年祭前夕,我和志願者謝貽卉再次來到北川。我們探訪了以前採訪過的部分遇難學生家長,尋找着北川中學施工圖知情 人。次日,我們見證了新北川中學奠基儀式前的熱鬧以及20萬人涌入北川的奇觀。
災難似乎過去,記憶難抵遺忘…… 繼《我們的娃娃》、《公民調查》和《花兒為什么這樣紅》之后,這部紀錄片以略微疏離的態度,呈現了地震遊的興起,記錄了志願者、遇難家長和觀光客在周年祭 的心理狀態。
影片中穿插了北川中學遇難學生家長2008年拍攝的垮塌教學樓取樣視頻史料、建筑師朱濤對施工圖和教學樓質量的分析、堅持尋找真相的母親、老 師、攝影師的觀感……
日期:十一月廿七日(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分
地點:旺角上海街重建區600號2/F[Google地 圖]
公民、藝術: 社運電影節與艾未未的對話
歡迎各讀者參與討論
第八届香港社会运动电影节提问
Q:身为艺术家,你并没有只专注艺术创作,而是广泛的关注维权和参与运动,为什么?对你的意义是什么?
A: 艺术家所谓的创作是没有一个范围的,关注维权或为人权付出努力,本身可以是创作的一部分。表达自由和表达的可能性,是创作的最主要的条件,这是大多数艺术家他们所谓的创作不包含的内容。
Q: 你如何看待公民抗命与艺术的关系? 社会关怀与艺术创作, 在艾未未看来, 在什么点上会有交接和融合?
A: 作为一个人,或作为一个艺术家,生命的主要特征是表达在你的表达力和表达方式上。离开了表达力和表达方式,实际上无论是对艺术家来说还是对作为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致命的问题。所以,我只是对这些问题更加敏感,和做出了我认为应该做的一些事情。
Q: 许多艺术家都很希望艺术远离政治, 你为什么反其道而行之
A: 许多艺术家想怎么样,跟我毫无关系。我认为我的生长经历和我的经验是无法远离政治的,甚至我盖的一个建筑都会因为政治的原因而被拆除。很多人错误地认为艺术家可以做出某种选择,实际上我只见到愿意面对现实的艺术家或者逃避的艺术家。
Q: 似乎你们的片子都并不是你一人的工作,而是多人合作而成的, 你们是怎样合作的?
A: 我们的合作通常是:我出一个概念和策划,并做拍摄和最后成片的控制。之中有很多人参加拍摄和剪辑的工作,因为有时跨度很长,有时这些片子的事件较为复杂,所以参与的人,参与的时间和技术设备条件都不一样。
Q.很多“艺术品”都要精雕细琢, 而政治, 社会议题则经常十分迫切, 作为关心社会的艺术家, 在艺术创作及需要实时发挥作用方面会否难于取舍, 你如何解决?
A: 艺术品的所谓精雕细琢并不是在做作品的时候才产生,这个精雕细琢更来自于对社会的认识,和对整个事件的认识,包括对美学和哲学的认识,简单地把它理解成为对作品本身的精雕细琢是不会有多大出息的。
Q. 当一件为弱者发声的作品出现, 一般艺评人往往会用传统标准去批评, 找出很多“问题”甚至说使艺术沦为工具.你怎様看这种覌点和态度?用纪録片来说,现场拍到东西因要引起更多人关注或动员,略为剪辑甚至不剪辑便放上网。 例如”老妈蹄花” 就有人说影像粗糙,有些地方太晃,故事的来龙去脉没有清楚交代等等, 你怎样看?
A: 我只能认为这种艺评人,是把人沦为鸡或者是说我根本不认为他们可以称自己为艺评人。艺术沦为工具,艺术为什么不可以是工具?我们今天所遇到的所有有含义的人类的行为,都与它的功能性有关,没有功能就没有含义。
我觉得他们更应该提高的是自己的智商。
Q:我觉得你的行为艺术不单止是个人的表态,而是有倾向让百姓可以有参与关注与推动事件的。似乎很努力在摸索如何让群众可以更容易的去掌握、参与也由此生出很多奇奇怪怪的与官警的互动方式。可以说说中间的尝试吗?而结果又是如何呢?
A: 所谓的公民社会(Civil Society)就是关于社会每一份子的参与,当然这个参与是由于参与者本身的条件而不同。如果不认同这种不同和不能够使所有人都愿意参与,那么这样的表达和这种运动是没有什么意义的。
最新消息/更動/公佈:
最新加場消息:
閉幕後延續艾曉明系列加場 >>
請注意:
7)《鐵怒沿線(二)–蓽路藍縷》片長約120分鐘
6) 4/11/2010《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如下雨,將改於女工合作社門外空地(原訂放映場地)旁的玻璃房(中文大學范克廉樓LG) 內放映
5)20/11/2010(六)(7:30PM)閉幕:《鐵怒沿線(二) -蓽路藍縷》
放映地點改為石崗菜園村。
4) 23/10/2010《集草維巢》葵芳場特別通告:
如果當日掛三號風球,放映會繼續
但若截至下午四點仍懸掛八號風球,則放映會將延期至29/10/2010星期五晚上七點半於同樣地點舉行,即葵芳邨葵仁樓地下一號,街工互助幼兒中心。
3) 場地更改: 由於天氣不穩定, 本周六(23/10)將於葵芳邨廣場露天放映之《集草維巢》,將改於葵芳邨葵仁樓一號地下(街工互助幼兒中心)舉行, 敬請留意。
2) 請留意[阿賀河上的日子]放映將於星期日(即2010/10/17)在鯉魚門榕樹頭舉行, 天文台說好天呀, 來吧!查詢:81012056
1) 3/11/2010放映之[碼頭與彼岸]之放映場地將改為
中文大學火車站外,民主女神廣場
閉幕後延續艾曉明系列加場--
艾曉明系列在2010的社運電影節剛重溫完艾曉明6年時間內的十多個紀錄片,目的
希望身處香港的我們可以正視內地維權人士目前有的各種限制,同時看到一點一點
的人群正在努力的各種之餘,更可以通過艾曉明對基層人們深切關注與極力陳現的
視角中,對內地民間的肌理感受更多。
隨著艾老師在零八年開始深入川震調查工作當中,現下艾老師,就推出川震紀錄片
四、五的時候,電影節也很希望可以繼續她窮追不捨的精神,繼續將政府想要我們
都一一忘記或忽略或不明所以的事情,以及當中所有的生命與細節,都可以放回公
民視線之內,通過影像讓我們看見彼此、互相激勵、分享與聚合,成就更多體制、
生命與心靈改變的可能性。
《忘川》--艾曉明川震紀念/錄片系列之四 忘川,是陰陽兩界之河,亡靈投胎
轉世,在這里把前塵往事盡數遺忘。
譚作人被捕之后,5*12周年祭前夕,我和志願者謝貽卉再次來到北川。我們探訪了
以前採訪過的部分遇難學生家長,尋找着北川中學施工圖知情人。次日,我們見證
了新北川中學奠基儀式前的熱鬧以及20萬人涌入北川的奇觀。
災難似乎過去,記憶難抵遺忘…… 繼《我們的娃娃》、《公民調查》和《花兒為什
么這樣紅》之后,這部紀錄片以略微疏離的態度,呈現了地震遊的興起,記錄了志
願者、遇難家長和觀光客在周年祭的心理狀態。
影片中穿插了北川中學遇難學生家長2008年拍攝的垮塌教學樓取樣視頻史料、建筑
師朱濤對施工圖和教學樓質量的分析、堅持尋找真相的母親、老師、攝影師的觀
感……
日期:十一月廿七日(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分
地點:旺角上海街重建區600號2/F [Google地圖]
艾曉明系列在2010的社運電影節剛重溫完艾曉明6年時間內的十多個紀錄片,目的
希望身處香港的我們可以正視內地維權人士目前有的各種限制,同時看到一點一點
的人群正在努力的各種之餘,更可以通過艾曉明對基層人們深切關注與極力陳現的
視角中,對內地民間的肌理感受更多。
隨著艾老師在零八年開始深入川震調查工作當中,現下艾老師,就推出川震紀錄片
四、五的時候,電影節也很希望可以繼續她窮追不捨的精神,繼續將政府想要我們
都一一忘記或忽略或不明所以的事情,以及當中所有的生命與細節,都可以放回公
民視線之內,通過影像讓我們看見彼此、互相激勵、分享與聚合,成就更多體制、
生命與心靈改變的可能性。
《忘川》--艾曉明川震紀念/錄片系列之四 忘川,是阴阳两界之河,亡灵投胎
转世,在这里把前尘往事尽数遗忘。
谭作人被捕之后,5*12周年祭前夕,我和志愿者谢贻卉再次来到北川。我们探访了
以前采访过的部分遇难学生家长,寻找着北川中学施工图知情人。次日,我们见证
了新北川中学奠基仪式前的热闹以及20万人涌入北川的奇观。
灾难似乎过去,记忆难抵遗忘…… 继《我们的娃娃》、《公民调查》和《花儿为什
么这样红》之后,这部纪录片以略微疏离的态度,呈现了地震游的兴起,记录了志
愿者、遇难家长和观光客在周年祭的心理状态。
影片中穿插了北川中学遇难学生家长2008年拍摄的垮塌教学楼取样视频史料、建筑
师朱涛对施工图和教学楼质量的分析、坚持寻找真相的母亲、老师、摄影师的观
感……
日期:十一月廿七日(星期六)晚上七時三十分
地點:旺角上海街重建區600號2/F [Google 地圖]
第八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2010-10-11
第八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 The 8th Hong Kong Social Movement Film Festival
影像.感動.思索.行動
就在你與我身邊
2010.10-11
請大家密切留意!
主辦單位:自治八樓 、影行者
節目查詢:電話:81012056| 電郵:smff@riseup.net
網誌:https://smff2010.wordpress.com
(請留意,一切最新消息以網誌為準)
今屆的艾曉明作品回顧系列特別海報:
宣傳短片, 請往下址下載:
引言:來到街頭,一起感受另一種公民的覺悟
第八屆香港社會運動電影節 引言
來到街頭,一起感受另一種公民的覺悟
今年的電影節,特別為內地努力不懈地拍攝紀錄片的艾曉明老師,設了一個作品回顧系列,是致敬,也是支援。艾老師在六年間創作了十四部影片,可謂創作量甚豐。2004, 艾老師持守著女性主義「平等」、「關懷互助」等核心理念,導演學生演出極具中國特色的《陰道獨白》舞台劇,並以DV紀 錄下過程,紀錄片中,更進而關注到性 暴力的受害女性及背後深重的性別與階級之不平等結構,這就開始了艾老師的紀錄片生涯。其後,持守著同樣的理念,艾老師進而關顧到一些草根小民與惡勢力頑鬥 的過程;又藉紀錄片探討社會公義與美學理念之間的關係;一直到川震後,她更出產一系列影片,慢慢確立起一種建立公民權的態度……
全文請去:https://smff2010.wordpress.com/intro/
放映時間表
影片 | 日期 | 地點 |
開幕:花兒為何這樣紅>>+老媽蹄花>> | 2/10/2010(六) (7:30PM) |
自治八樓(天台) |
人民代表姚立法>> | 3/10/2010(日) (7:30PM) |
香港獨立媒體 |
公民調查>> | 7/10/2010(四) (8:30PM) |
勞資關係協進會
(社區二手店) |
我們的娃娃>> | 9/10/2010(六) (3:00PM) |
勞資關係協進會 |
阿賀河上的生活>> | 10/17/2010(日)(7:30PM) | 鯉魚門榕樹頭空地 (大佛口再入,藍球場對面) >>地圖 |
中原紀事>> | 13/10/2010(三) | 浸會大學CVA104 |
開往家鄉的列車>> | 14/20/2010(四) (7:30PM) |
浸會大學CVA104 |
太石村>> | 20/10/2010( 三)(7:30PM) | 理工大學 DE308 |
集草維巢>> | 21/10/2010(四) (7:30PM) |
香港獨立媒體 |
集草維巢>> | 23/10/2010(六) (7:30PM) |
葵芳邨葵仁樓一號地下(街工互助幼兒中心) |
為革命畫畫>>+紅色美術>> | 24/10/2010(日) (7:30PM) |
香港藝術中心 agnes.b電影院 |
關愛之家>> | 27/10/2010(三) (7:30PM) |
香港獨立媒體 |
陰道獨白幕後故事>> | 28/10/2010(四) (7:30PM) |
新婦女協進會 |
天堂花園>> | 30/10/2010(六) (7:30PM) |
新婦女協進會 |
碼頭與彼岸>> | 3/11/2010(三) (7:30PM) |
中文大學火車站外(民主女神廣場) |
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 | 4/11/2010(四) (7:30PM) |
中文大學女工同心合作社外 |
反高鐵運動之傳媒透視>> | 6/11/2010(六) (7:30PM) |
唐三 |
吊照門+赫索格的日子>> | 7/11(日) (7:30PM) |
唐三 |
講座: 維權最前線—貼近民众的中國公民記者及社會行動紀錄片>>
講座之前會放映《赫索格的日子》>> |
8/11/2010 (一) (7:30PM) | 中文大學本部邵逸夫堂 |
一個孤癖的人+王靜梅>> | 10/11/2010 (三) (7:30PM) |
唐三 |
順寧道,走下去>> | 11/11/2010(四) (7:30PM) |
上海街重建保育區側街角 |
碼頭與彼岸>> | 13/11/2010(六) (7:30PM) |
皇后碼頭遺址側公共空間 |
順寧道,走下去>> | 14/11/2010(日) (7:30PM) |
馬頭圍塌樓重建區, 合隆麵家 |
鐵怒沿線(二) -蓽路藍縷>> | 17/11/2010(三) (7:30PM) |
香港基督徒學會 |
閉幕:鐵怒沿線(二) -蓽路藍縷>> | 20/11/2010(六) (7:30PM) |
改為:石崗菜園村 |
各放映地點地址:請按我
各場影片,除7/10和9/10之外,其他場的開場時間為晚上: 7:30pm
老媽蹄花
製作: 艾未末工作室|2009/中國/75 分鐘 |語言:普通話(中文字幕)
2009年9月14日,中國藝術家艾未未在德國慕尼黑美術館佈展期間頭痛難當,最後經醫生診斷為「重挫造成的外顱與腦體間大面積出血」,並建議立即進行顱創手術。
事件起因在《老媽蹄花》在本片中便可了解:2009年3月28日,中國政府以涉嫌「煽動顛覆國家政權罪」而拘留譚作人,因此公民調查十一個志願者應譚作 人律師的邀請在8月12日而出庭作證。當中最注目的是艾未未疑被公安打至腦出血,但對影片中各執行司法單位對艾未未等人之「不合作」態度的反應,亦不應被漠視。
在內地,公安可拘留疑犯四個月,並可不通知疑犯親戚,又可禁錮證人在酒店裹面,更隨時以各種不合理的懷疑罪名來禁止你作證。一切都充份表現出「土王帝」的權威及行政機關如何透過「合作」致使法治崩潰。
一個孤僻的人+王靜梅
《一個孤僻的人》
製作:艾未未工作室 2010年|2010/中國/120分鐘|語言:普通話(中文字幕)
《王靜梅》
製作:艾未未工作室 2010年|2010/中國/58分鐘|語言:普通話(中文字幕)
任何事情,你要给我一个說法。
你不给我一个說法,我就给你一个說法。
有些委屈如果要一輩子背在身上,那我寧願犯法。
———楊佳
這段說話幾乎是影片的結尾,亦是進一步掀起很多人關注楊佳的開始。
其實,內地很多人的心聲,是敢怒不敢為,憋在胸腔多年,最多搞維權,以上訪想透過司法程序取回公道。對這些內地朋友來說,楊佳的憤怒是否帶出新視野?
兩個小時,紀錄及透過鏡頭去追查公審到處刑整個追查過程,相當難得。
除了談及整個生活中警權問題(內地人民的家常便飯),似乎楊佳已成了一個沒能出現的表面主角……另一個主角當然是趙趙及追查事件的艾未未工作室,音樂部份的明快、艾未未的批判文字,都反托出趙趙表面的冷靜。片中沒談及這些藝術家們何以開始她/他們這種維權案拍攝,但卻預告了2009年進一步出現公民用鏡頭去對抗公權力的《老馬蹄花》。
另一個更重要的主角是楊母--王静梅。她是整個片裡追查案件的關鍵人。本片的拍攝,變相是在找尋失蹤了的王静梅。她在《一個孤僻的人》中的長時間缺席,令追查者、家人和觀眾不得不替她擔心。這一切卻舖排了一段58分鐘的幾乎全定鏡無剪接的訪問片:《王静梅》。看著她一句一字沒太多情緒變化地說著事件的經過、被關的困境、只能看到兒子一眼而不知是永別、重覆一次又一次說「怎可能」……所有的畫面便彷彿在那定著她的鏡頭前慢慢飄浮得很清楚。
「失蹤」,其實是被公安非法關進了精神病院。在官方說法當中,貫穿楊佳及王静梅兩人之「失蹤」,是所謂的「人格障礙」一類精神病:要關起王静梅,所以她有此病(但不需要証明及公開);要判楊佳死刑,所以他沒有此病(官方一次証明,不能覆核)!
那麼,這片的其中一個延伸,是否需要進一步關注在內地以精神病去權的情況?